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使地球上的生命成为一片废墟。这次撞击造成了最后一次大灭绝事件,恐龙也就此灭亡。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这次撞击究竟是如何终结了这种可怕的蜥蜴的统治,许多理论都指向了地球气候的破坏。新的证据表明,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大规模撞击导致海洋迅速酸化,导致生态崩溃。
这项研究发表在周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研究人员考察了Geulhemmerberg洞穴、德克萨斯州的布拉佐斯河(Brazos River)、深海钻芯和密西西比州的枭河湾(Owl Creek),以描绘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直接后果。研究小组认为,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海洋的酸度并没有增加。
但之后,pH值迅速下降,天辰注册海洋的酸性明显增强。在Geulhemmerberg洞穴,研究人员发现了被称为有孔虫类的微小浮游生物化石。
“在这个洞穴里,有一层特别厚的粘土,天辰注册是撞击后立即堆积起来的,这真的很罕见,”地球科学家、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迈克尔·赫尼汉(Michael Henehan)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因为有这么多沉积物同时沉积在那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取出足够的化石来分析,而且我们能够捕捉到这种转变。”
这些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撞击事件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浮游生物无法形成碳酸钙外壳。
他们推断,这将导致浮游生物灭绝,生命之网恶化。值得注意的是,海洋上层的生命将会灭绝,扰乱碳循环。根据数据,在几百万年后才反弹回来。
与这项新研究不同的是,科学家们还认为火山活动可能导致了大蜥蜴的灭绝。今年早些时候,《科学》(Science)杂志的两项研究显示,德干地盾(Deccan Traps)的火山活动水平有所上升。德干地盾是在希克苏鲁伯撞击地球之前约40万年开始喷发的大型火山,喷发出的熔岩足以环绕地球。